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(UCSD)的研究者发现,易导致在30岁以前死亡的严重癫痫症-拉福拉(Lafora)病可能是由调节某种蛋白质浓聚的基因引起的。这项研究发表在国家科学研究院(PNAS)学报上。
Lafora病的典型特点是:病人在出生后十年内是正常的,十到二十岁之间开始发作,并日益加重,还会发生早期痴呆,一般在发病后的十年内会死亡。药物治疗仅可以缓解最初的症状,但不是长期有效的措施,也不能治愈此病。Lafora病一个令人不解的特点是在患者许多组织内积存有颗粒状糖原。因此,研究人员认为糖原代谢缺陷可能与此病有很大关系。他们指出,是两个基因的隐性突变导致了Lafora病,这两个基因编码蛋白质laforin和malin,但是还不清楚它们导致Lafora病的分子机制。
为此,UCSD科学事务院院长、药理学教授Jack E. Dixon博士和同事研究了malin在Lafora病中的作用。结果发现,malin可以与laforin结合,并通过标记laforin促其降解来调节laforin的含量。研究表明,大约40%的Lafora病患者存在malin突变,致使其不能标记laforin而无法使其降解,造成 Laforin堆积而使糖原代谢异常,最终导致Lafora病的发生。
Dixon博士已根据Lafora病的分子机制建立了实验性动物模型。最近,Dixon博士和同事将有计划地测试这些模型,希望能在治疗Lafora病的方面获得更大的进展。
UCSD药学院的Matthew S. Gentry博士和Carolyn A. Worby博士也参与了这项研究,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资助。